在体验中学会分享

  对于心理水平发展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,要真正的学会分享,显然不是一件易事。家庭的教育及某些社会因素,导致如今的孩子分享意识薄弱,常常把自己放在主宰位置。我们要培养的是孩子发自内心的分享,而不是利益关系的报答,而这种分享必须从孩子丰富的情感入手,即让孩子从他人角度出发体验他人情绪、情感,学会理解,学会分享。


    一、在角色游戏中体验:
 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,组织不同类型的角色游戏。试着从所扮角色的立场了解别人的需求和感受,体验相应的情绪、情感。例如:在“生病的小猪”游戏中,小猪自己在家,由于淋了雨而发高烧的小猪,躺在床上。这时教师启发幼儿:假如你生病了,你希望别人怎么做?教师就是导演,在这样一番启发后,能有效地让幼儿理解他人的感受,体验分享的乐趣,并渐渐地将这种体验内化为动机,从而有利于幼儿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形成。


    二、在生活环境中体验
  在日常生活中,孩子们会自发地出现一些分享或拒绝分享的行为,教师要善于捕捉契机,及时展开交流、讨论,以加深幼儿的情感体验。可以让幼儿讲讲“某某把玩具让给你了,你心里觉得怎么样?为什么?”也可以让幼儿谈谈:“你这么喜欢这个玩具,为什么还要让给他?让给他以后,你的心里是难过还是高兴?为什么?”教师不必说教,而是需要引导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体验,因为内心的情感体验是激发分享行为最有效的动机。例如:1、展开读书分享会,让幼儿把自己的书籍带回园内,供幼儿互相借阅图书看。幼儿园也可展开有意义的捐书献爱心活动,幼儿把自己看完的书籍打包好捐献给山区的孩子。2、活动材料和玩具供不应求的情境,往往能激发幼儿产生分享的需要,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分享的意义,获得强烈的体验。在一次户外开小车的活动中,由于单车不够,有些孩子会经常站在角落,或告诉你他没有单车。这样老师便可以启发幼儿,让有车玩的,一起玩的,没车玩的一起讨论,从而提高分享意识。3、在特定的日子展开“分享日”例如在每周一的第一活动便是幼儿在假期时间的分享会。也可以展开“玩具分享日”等等。


  一个人如果能自主自愿地与人分享并以此为乐,那么可以说他真正具有了分享行为。而一个会分享的人,才会真正得到快乐!


 

陈倩(霭德幼儿园)